上海为改革开放植入知识产权基因

  

——努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40年来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而知识产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愈发突出。
  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芯片产业整体较为落后的情况下,1988年,中外上海合资企业上海贝岭成为国内微电子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成了国内第一条4英寸/3微米的数字程控交换机芯片生产线,带动了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振兴和程控固话通信产业的迅速发展。多年后,这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拥有发明专利187件。“在公司自主研发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1999年,公司布局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工作,这些工作让我们今天的创新发展受益匪浅。”上海贝岭副总经理周承捷告诉记者。
  除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及品牌发展同样在上海得以体现。记者走进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下称老凤祥)的金银细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这里气温适中,环境宽敞,设计师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完成着自己的创作。“老凤祥的发展靠的是创新和传承。老凤祥不仅把产品创新研发作为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还不断进行商标的布局与维权,仅2017年就有他人的‘百年凤祥’‘御典百年老凤祥’‘新凤祥’等10个近似商标被宣告无效。”老凤祥有关负责人表示。
  自1980年起,随着中国专利局上海分局、上海市专利管理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等机构的衍化,上海市相应的知识产权工作也从最初功能较为单一的专利行政执法、宣传培训转变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工作。特别是近十年来,上海市以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抓手,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9月,上海颁布了地方首个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年)》;2012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力争把上海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保护制度完备、服务体系健全、高端人才汇聚”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在多年的发展中,改革、探索已经深深植入上海的基因,对于知识产权工作同样如此。近年来,上海市深化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改革。2014年,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了专利、商标、版权 “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2014年12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批设立的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局。2017年,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协同保护工作;上海徐汇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地区,着力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综合效应。
  在国际舞台上,上海市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合作交流,上海市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签署了《关于在知识产权领域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自2014年起已经在沪共同举办了四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成功推动了WIPO在华首个知识产权暑期学校项目和高端人才培养项目落户上海,多次举办了WIPO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有效运用高级研修班、WIPO知识产权仲裁与调解研讨会等培训活动。同时,在WIPO、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全国唯一的一所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在同济大学成立,成为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摇篮。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正在努力深入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发展新动能,努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上海科创中心和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建设作出更多贡献。”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芮文彪表示。 

知识产权报

发布人:ciccip

发布日期:2018-08-15 09:42:35

关于我们||设为首页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新厂校区 工程中心一楼 电话:0798-8499727 传真:0798-8498744 信箱:zscq@jci.edu.cn 版权所有:江西省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 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 备案编号:赣ICP备1100426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