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成果产业化安上“加速器”
今年4月以来,陈小龙研究员的心情一直不错。他所在的中科院物理所与上海和新加坡的两家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天科合达蓝光半导体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将专门生产他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碳化硅晶片”。
陈小龙研究碳化硅晶体的生长。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特别适于制造高温、高频、大功率、抗辐射的电子器件和固体半导体蓝光发光器衬底。目前,这种碳化硅晶体的生长技术只掌握在国外少数几个国家手里,我国所需的碳化硅全部依赖进口。
物理所自1999年以来,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63计划等的支持下,在碳化硅晶体生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04年,碳化硅晶体生长项目又得到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物质科学基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目前,该项目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综合性能测试验收,并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陈小龙说:“正是因为有了物质科学基地的有力支持,我们经过多年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才能从实验室走向’中试’,才有跨入产业化大门的可能。”
正像对碳化硅晶体研究的支持一样,物质科学基地对物理学、化学或与它们相关的交叉学科的一些项目也予以支持,以便尽快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这也正是物质科学基地成立的初衷。
科技日报
发布人:ciccip
发布日期:2006-09-22 11:01:00